中醫師教你消腿部水腫的「三大穴位」

妳也有這樣的困擾嗎?

每次到了下午,就覺得腿好像莫名粗了一圈,褲子開始感覺變緊,而且腿部也會腫脹不適...「下半身水腫」可說是許多女生心中的痛啊~明明不胖,卻還是一直被貼上象腿的標籤。

 

下半身水腫除了和久坐、久站造成的循環不良有關,從中醫觀點來看,水腫也和「腎」、「膀胱」以及「脾經」有關聯。尤其「脾」是氣血生化的來源,如果脾失健運,導致身體運化功能失常,就容易「聚濕為痰」,累積在體內形成水腫!
 
 中醫師教你消腿部水腫的「三大穴位」

跟著總院長郭大維中醫師,一起來按一按,擺脫虛胖,找回纖纖美腿!

湧泉穴:
位置:足底前端的凹陷處
功效:可以改善運動後肌肉痠痛的情形,還可提升腎機能。腎與骨骼、頭髮、荷爾蒙都有密切的關聯。
 
委中穴:
位置:膝蓋後方膝膕窩的正中央
功效:排除體內濕氣,治療腎臟功能低下、腰痛、膝蓋痛
 
陰陵泉穴:
位置:膝蓋的內下方,從膝蓋到小腿會按壓到一個凹陷處
功效:脾經的合穴,運中焦、化濕滯為健脾消水腫常用穴。
 

 

 中醫師教你消腿部水腫的「三大穴位」

郭大維中醫師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撇步。

按摩前建議先熱敷,或者是先做足浴,讓肌肉跟皮膚放鬆,這時候再按摩效果最好。
按摩的時候最好能達到痠痠脹脹的感覺,但如果下手太重感覺到痛,可能會在按摩後出現瘀青。
按摩時也要讓我們的呼吸可以增加淋巴的循環,代謝掉身體過多的水分,達到消水腫的功效。

 

泡腳:​使用溫水泡腳15-20分鐘水溫保持在38-40度,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腿部和腳部的腫脹感

 

如果想要消除身體過多的水分,最重要的是運動。按摩搭配適當的運動,與適度的飲食,比如不要吃太鹹,隔天早上起來就不會變成「泡芙人」喔!

 

茶包食療可以選擇黑決士 成分中黑豆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濕氣。

藥膳可以選擇四神湯 可以通陽利濕,濕氣利掉,陽氣運轉,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免疫力提升,自然病氣全消。

漢方藥浴泡腳 使用權中藥材製成,由中醫師調配配比,幫助肌肉跟皮膚放鬆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腿部和腳部的腫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