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篇—0907即將迎來 #白露

#扶原中醫

#羅可雯醫師

「白露養好生,秋冬不看醫生」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有人說秋天是屬於思念的季節🥰

你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季節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的這句經典,成為人們詠嘆節氣與愛情的絕美詞句。

立秋時天氣仍是炎熱,白露則是緩緩邁入仲秋,秋意更加濃厚,我們喜歡用「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來描述白露後氣溫驟降,在清晨或夜晚空氣裡的水氣遇冷在花草或石頭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而有了「白露」美名。

大家體感上應該明顯感受到濃濃的秋意,進入秋季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也是反映自然界氣温變化的重要節令。

 
白露養生
“一場秋雨一場涼,一場白露一場霜。”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這時冷空氣活動頻繁,颯颯秋風,不期而至,一夜涼過一夜。
1.飲食注意養肺潤燥
白露開始,人們容易出現口乾、唇乾、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中醫認為“秋冬養陰”,白露後飲食應注重養陰。因秋天燥邪當令,容易損傷津液,宜多吃生津養液、滋陰潤肺之品,可緩解秋燥。黑芝麻、核桃、杏仁、蜂蜜、銀耳等食物均可滋陰養陰。還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藥食兩用之品,如麥冬、沙參、西洋參、太子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2.早晚及時添加衣物🧥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是天氣轉涼的節氣,大家從近日下雨有感受到氣溫下降更為明顯,提醒各位早晚要添加衣被,睡臥不可貪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
3.注意腹部保暖🙎‍♂️🙎‍♀️
寒氣入侵最先傷及腸胃,秋季護好腸胃非常重要,秋天盛產的瓜果類要少吃,最好是在飯後吃,不可空腹食用。大量食用瓜果類,會助長濕邪損傷脾陽,出現腹瀉、頭昏乏力、身體困重等現象。
4.白露泡腳,腳暖心也暖🦶❤
白露過後,常出現手腳冰涼、怕冷、乏力等陽氣不足的症狀。腳距離心臟最遠,負擔最重,血液循環容易不暢。腎氣始於足下,腳受涼就會傷腎。可以養成泡腳的好習慣。泡腳時放一些艾草、生薑、花椒,有溫經散寒、止痛祛濕的功效。睡前泡腳勝過吃補藥,不僅可以調養身體,還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穴位保健:
白露保健穴位
▶ 鼻子通暢:
#迎香穴 — 鼻翼外緣旁與法令紋交叉處,主治鼻塞不通,不聞香臭
#鼻通穴 — 迎香穴上方,主治各種鼻病,可通鼻開竅
#印堂穴 — 位在眉心、兩眉毛間,可緩解頭痛、鼻炎等症
▶ 提升肺氣:
#合谷穴 — 位在食指中點、虎口肌肉豐厚處,可清泄肺氣、和胃通腸
#列缺穴 — 前臂橈側、腕橫紋上1.5寸處,可宣肺平喘,利水調腸
#曲池穴 — 位在屈肘紋頭外,可疏邪熱,利關節
🥃茶飲保健:
潤飲茶:
西洋參三錢、天門冬三錢、麥門冬三錢、金銀花一錢半,甘草二錢、紅棗5顆(挖子),羅漢果1顆(敲碎布包)用1200cc水煮沸後,悶15分鐘後喝當茶喝,可補心氣、益肺氣、潤肺。
🍜藥膳養生湯品
雪梨川貝豬骨湯
材料:雪梨1顆,川貝母15公克,紅棗10枚(去籽),枸杞20公克,豬大骨300公克,生薑5片,熱水1000毫升。
做法:川貝母、紅棗、枸杞洗淨撈出備用;雪梨洗淨,不去皮,切塊備用;豬大骨洗乾淨後,川燙撈出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里,加入熱水,大火燒開,轉文火燉1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清肺,潤肺,止咳。
🍜藥膳養生粥品
百合沙參杏仁粥
材料:百合20克,北沙參2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煎沙參、百合,去渣取汁;往沙參百合汁中加入粳米、杏仁,再加入適量清水,武火燒開,轉小火熬至粳米熟爛成稀粥後食用。
功效:滋養肺胃之陰,祛痰止咳。
🛁泡腳藥方:
藥材:用生薑10克、桂枝10克、紅花5克打碎後布包,放入42-45℃左右泡腳水中,水量要到小腿肚,時間在15分鐘—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為宜,泡腳的同時搓一搓耳朵和腰部,以發熱為度。
提醒大家,白露後,冷熱溫差大,過敏症狀與心血管疾患也容易在這個時候發作,要隨時注意身體健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