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錢有閒吃補藥
經濟實惠泡泡腳
高溫又潮濕,加上天熱貪涼飲冷造成體內濕氣加重,產生許多身體不適症狀。
濕邪過盛就容易出問題,濕邪傷人有分內、外,外濕是因為氣候潮濕,居住環境潮濕導致,而內濕則是由於多吃生冷食蔬果或多喝冷飲引起。濕氣過重會讓人容易疲倦、身體困重、食慾降低、手腳冰冷、皮膚起疹,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而體內濕氣重正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所在。
除了濕氣問題很困擾,夏天氣候炎熱,也特別容易讓人「心火旺」甚至造成失眠!再加上現代人工作及生活壓力大、常熬夜等因素影響,失眠的人越來越多,且年齡越大越容易失眠。夏天若想好好地一覺好眠到天亮,睡前泡腳是一個好選擇,不但可促進下肢氣血循環,也有安定心神等效果,是既簡單又方便的家庭保健方式。
泡腳,也別泡錯!這3個常見錯誤,很多人都在犯
你以為泡腳就是簡單地泡一泡,操作不當會適得其反,下面這三個錯誤,不要再犯。
1.泡到大汗淋灕,以為“濕氣全排了”
出點微汗是好的,但泡到滿頭大汗、臉發紅,就不是調理,是耗氣傷陰了。
中醫講“汗為心之液”,人體易出汗,再通過泡腳大量發汗,反而容易損傷心陰、引起疲乏甚至心慌、頭暈。
建議:泡到微微出汗,臉有點熱即可,別追求“汗越多越好”,出汗不等於減脂喔!
2.每次泡得太久,泡完更累
很多人一泡就三四十分鐘,甚至邊看電視邊泡,結果泡完頭暈、口乾、疲憊,這是氣血耗散太過了。
泡腳是“調養”,不是“消耗”。
建議:控制在15-20分鐘即可,老年人更要控制好時間,第一次泡不宜超過10分鐘。
3.泡腳水太熱,反而傷陽耗氣
“泡腳水當然要熱才管用啊!”很多人這麼認為,甚至用接近50度的熱水,一下把腳燙紅。這是人的腳,肉做的,不是滷豬腳
溫度的約38-42度左右。
水溫太高血管會過度擴張,反而加重心臟負擔,尤其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更需注意。
建議:泡腳水溫控制在38-42度左右即可,用手背試溫不燙為準,不能越熱越好。
泡腳別怕熱,關鍵是方法要對、細節要講究。
堅持每晚泡腳20分鐘,不求立竿見影,但能一點點改善體質、調節睡眠、疏通經絡。
別因為天氣熱就放棄這個好習慣,小小一盆水,泡出的可能是一整年的健康。
怎麼泡腳,才能健康獲益最大?
1.時間選得對,晚上泡更好
最佳時間是睡前一小時,這個時間泡腳更能放鬆身心,幫助入睡。
避免飯後馬上泡,也不要空腹泡,以免引起頭暈、心慌等不適。
2.加點中藥材,調理更有針對性
泡腳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加一些中藥材:
•祛濕健脾:艾葉、藿香、白術
•活血化瘀:紅花、丹參
•助眠安神:合歡花、遠志、酸棗仁
可以到中藥行抓藥或請中醫師開立藥單,也可以買現成泡腳藥液包。
3.泡完別急著洗冷水或吹風扇
很多人泡完腳後全身出汗,直接洗冷水或吹空調、風扇,這是非常傷陽的!
正確做法是擦乾雙腳,穿上襪子,蓋點薄被子安靜休息,這樣才能鎖住熱氣,養氣血。
4.選擇合適泡腳盆,安全又舒服
最好用深桶式泡腳桶,水能超過小腿一半最好,不建議用金屬材質的盆,避免傳導熱不均。
5. 先泡腳、再按揉,強身補腎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第一個穴位,也是腎經的井穴。湧泉穴作為腎經的起點,在此處進行按摩自然能夠有補腎強身的功效,還能夠導熱下行、清利頭目。
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足等問題,建議選擇恆溫泡腳桶,水溫控制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