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篇—#小暑
#扶原中醫 #郭大維醫師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交大暑,熱得無處躲”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之說。

 

最近天氣除了炎熱之外,也常在午後下起陣雨。
在丹尼絲颱風🌀帶領下我們迎來小暑節氣,熱浪也隨之悄悄來襲,「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的時候。
小暑的到來,代表盛夏時節隨之開始,氣溫持續升高,同時小暑也是各地進入雨季之時,雨水豐富,在這期間,人體極易受到「暑」和「濕」邪氣的侵犯,引起身體諸多不適,精神上也易受暑熱影響而出現煩躁不安等情緒,而消化道疾病更是常見。

小暑正值“三伏”頭伏(7/20)前後,氣溫持續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大,體感悶熱難耐,養生防病應從“暑”和“濕”兩方面著眼,注重益氣生津、健脾祛濕。

 

小暑養生重在保持「#飲食清淡」和「#心情平和」。因此,#健脾養心 是小暑的首要任務,從調節情緒、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才能防暑降溫,保持身體健康。
飲食清淡指的是減少蔥薑蒜、重辣、重油、重鹽等飲食,再者調味品要少放,肥肉、雞皮、鴨皮、麻辣火鍋、含糖飲料、蛋糕、燒烤、煙酒、醃製品等肥甘厚膩的食物要少吃。
 
生活飲食注意事項⚠️
 
1️⃣避免重口味食物
小暑節氣多暑多濕,暑濕偏盛,讓人常有頭悶脹、頭沉重、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等症狀。此時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宜過飽,少吃辛辣、油炸及生冷之物,以免損脾傷胃,飲食以簡單料理(蒸煮為主減少烤炸辣味)、少調味料、少加工品食物為主,如清蒸魚品、冬瓜排骨湯、川燙蘆筍、涼拌竹筍等。
 
2️⃣多吃新鮮蔬果
選擇絲瓜、苦瓜、青菜、花椰菜、西瓜、梨子等能清心瀉火、解暑退熱,
 
3️⃣清熱解暑食材
可適當選擇具有清熱解暑、健脾利濕功效的食材,如綠豆、黃瓜、苦瓜、冬瓜、西瓜等。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煮成綠豆湯飲用,既能補充水分,又可幫助清熱解暑;黃瓜富含維生素與水分,具備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的效果;苦瓜具有清熱消暑、明目解毒的功效,適合涼拌或清炒;冬瓜能清熱利水、消腫解毒,做成冬瓜湯可補充水分與清熱。西瓜作为夏季时令水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但因其性寒凉,脾胃虚寒人群尤其要注意控制食用量,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4️⃣適度飲食隔夜餐勿食
夏天水果多樣,提醒胃病患者要避免過量進食,或空腹食用瓜果,以免引起不消化或胃痛發作。隔夜餐這裡指的是不放冰箱、超過8小時以上的隔夜菜,以避免誘發急性胃腸道感染。
 
5️⃣冬病夏治三伏貼
中醫養生保健「#冬病夏治」,對於在冬季好發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夏季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後,此時人體陽氣上升,代謝能力達到頂峰,藥物的利用率也隨之增高,故中醫有 #三伏貼 敷的調理習慣。
在自然界陽氣最強之時,借助這個外力,通過溫熱性藥物貼敷與人體五臟六腑相應穴位上,此時人體毛孔張開,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從而將人體內的寒濕驅除,以達到治病的目的。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小暑穴位按摩;
 
#勞宮穴
位置:屬手厥陰心包經。位於掌心橫紋中,第2、3掌骨中間。握拳,中指尖下是穴。按壓有酸痛感。
功效:清心瀉熱,是治療中暑、心痛煩悶的要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穴位,至有酸脹或微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左右手各掐按1~3分鐘,先左後右。
 
#神門穴
位置:屬手少陰心經。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此穴。
功效:瀉火除煩,寧心安神,是治療心受邪擾的重要穴位。
操作方法:用指尖垂直掐按穴位至有酸、脹、微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左右腕各掐按1~3分鐘,先左後右。

小暑茶飲養生
1️⃣沁暑涼茶:
藥材:咸豐草5錢、香薷5錢、菊花5錢、甘草3錢、紅棗5枚、胖大海5顆(敲破布包)
煮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800cc水煮沸,悶泡約15分鐘即可飲用。也可加入冰塊🧊飲用。
2️⃣銀冬消暑茶:
藥材:金銀花3錢、麥門冬5錢、天門冬5錢、桔梗3錢、薄荷葉2錢、紅棗5枚、羅漢果1顆(敲破布包)
煮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800cc水煮沸,悶泡約15分鐘即可飲用,也可加入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