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濃,寒露至,
正是大地最美風景時。
寒露染秋色,別有一番秋日美景,走進寒露,便是走進了秋天中的秋天。
「寒露」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秋季的第5個節氣,也是屬於深秋的節令,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代表著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是寒露比“白露”時氣溫更低,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所以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
「白露」代表從炎熱到涼爽的過渡節氣,而「寒露」則是體感從涼爽走向寒冷,”寒露如玉,夜涼如水”;此時,自然界的萬物開始收斂閉藏,人體也應順應季節變化,調整養生策略,以溫潤身心,抵御即將到來的寒冬。
進入寒露節氣大家可以這樣做

1.每天多愛自己一些、多睡1小時:可以舒解秋乏的狀況,因為夜長晝短,可以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難怪孩子早上都說「再睡一下下」

,孩子還是比我們還養生

,隨著天氣轉涼,人體新陳代謝減緩,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做到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
2. 寒露不露腳,足部要保暖:夜間氣溫較低,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腳部、腰部和背部,以免寒氣入侵,引發感冒或其他疾病。近來好多朋友都說很容易鼻子

過敏。相關研究表明,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人體抵抗力下降。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睡前用熱水泡腳30分鐘,加幾滴精油更好,能改善血液循環之外,更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3.習慣晨間運動

的人,寒露應避開霧氣,減少誘發呼吸道過敏疾病;運動最佳選擇是選擇一些溫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皮拉提斯、瑜伽等,既能增強體質,又能促進全身氣血循環,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
4. 穴位按摩可升發陽氣、預防感冒,養成習慣可減少深秋好發的感冒與過敏要。出門前用手掌搓熱兩側肺經魚際穴、敲打對側肺經中府穴、魚際穴,可提升陽氣,使陽氣固衛體表,收縮毛孔,防止感冒。
5. 謹防「悲秋」:深秋氣溫變化大,晝短夜長,憂鬱情緒患者、焦慮性患者,對日照時間變短,情緒上的波動會變得明顯,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悲秋”,多愁善感的人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傷感憂鬱的心情。此時,應注重情志調節,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情緒波動過大。可以通過閱讀、冥想、聽音樂等方式,放鬆身心,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享受大自然賦予的寧靜與美好。
【中府穴】
是脾肺兩經交會的一個穴,脾和肺合起來的氣叫中氣。經常覺得氣不夠使,喘不上氣來,或者大便時無力、吃一點東西就脹氣,這就是中氣不足了。多揉中府穴,可調和脾肺之氣!
【魚際穴】調理肺氣、清熱瀉火!多按壓魚際穴可以調節腸胃功能 更能調整肺的宣通功能。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燥會傷胃及肺,所以在#寒露 我們該如何養胃和肺呢?
【銀耳】
即白木耳。性平,味甘淡,可滋養脾胃、補益氣血、養顏美容、滋陰潤肺。是滋補聖品,有“延年益壽品”美稱。

延伸料理:冰糖銀耳蓮子湯

適合族群:便秘、高血壓或感冒屬肺熱咳嗽、後期肺燥乾咳、長期胃腸燥熱導致皮膚乾燥、或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

不適合族群: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糖尿病患者須聽醫囑,小心食用哦!
【山藥】
味甘,性平,可安神、降血糖,補腎益精、治療肺虛等,是最滋補的食材之一。能幫助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可維持血管彈性,所含黏液質和皂甘有滋潤效果,能改善久咳、肺虛等癥狀,滋補功效極佳 。

延伸料理:山藥排骨湯

不適合族群:腹脹困擾或大便燥結者不宜多吃

含有雌性激素,食用過量容易導致經痛、經血不止。此外,烹煮時最好不要用鐵器。
寒露前后,晝夜溫差較大,秋燥明顯。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理論,此時的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1.百棗蓮子白果粥
【材料】百合30g,紅棗18枚,蓮子20g,白果15粒,粳米100g,冰糖適量。
【做法】蓮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紅棗、白果、粳米煮沸後,改用小火至粥稠,加入冰糖稍燉即成。
【功效】養陰潤肺,健脾和胃。
2.寒露銀耳粥
【材料】銀耳30g,雪梨1個,川貝粉10g,冰糖適量。
【做法】將銀耳泡發後用清水沖洗,撕成小朵。鍋中加入少量的清水,銀耳入鍋中,大火煮10分鐘;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大小合適。銀耳煮開後,加入雪梨塊、川貝粉和適量的老冰糖,繼續煮10分鐘即可關火,一碗清甜滋潤的寒露銀耳湯就做好了。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咳。對於咽喉乾癢疼痛、音啞聲嘶等具有輔助調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