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小滿,小得盈滿”
5月21日凌晨2點55分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正式來到代表夏天真正來臨了。
小滿,揭開了濕熱暑天的序幕,同時也是節氣養生的轉折點,小滿時節,氣溫高升,水氣增多,大自然生機旺盛。人體若稍一不注意,就容易受「暑熱」和「濕氣」等邪氣侵入身體,造成陽氣受損,百病叢生。

因此,小滿養生要順應時序,注意陰陽調和,身心平衡,使體內氣血保持“小滿”的健康狀態。
「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每年5月21日前後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但未至成熟。此時節起雨水量逐漸豐沛,進入梅雨季節,降雨後氣溫涼爽,日夜溫差大。
整體來說小滿天氣漸熱、環境潮濕、大地陽氣漸盛,是皮膚疾病、腸胃疾病、感冒、中暑、多汗症等疾病好發時間。
小滿的養生要點
三不做、三要做。
1.忌貪涼飲冷
小滿過後,氣溫顯著升高,人們常以冷飲一杯接一杯、恣食生冷瓜果、整天吹空調解暑。這個時候人體陽氣浮於體表,脾胃陽氣相對虛弱,過度貪涼飲冷易使寒濕內生。冷飲刺激會導致胃腸道血管收縮,影響消化功能,引發腹痛、腹瀉;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還可能造成關節疼痛、感冒等「冷氣病問題」,養生需避免“壯寒衰氣、壯火食氣”,讓身體自然適應季節變化。
2.忌情緒煩躁
中醫認為,夏季對應五臟中的“心”,心主血脈、藏神志。小滿時節陽氣外發,氣血趨於體表,若情緒波動劇烈,易引發心火亢盛。煩躁、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不僅影響睡眠質量,還可能誘發心悸、失眠、口腔潰瘍等症狀。因此,需格外注重情緒調節,避免心火擾動心神。
3.忌過度勞累
小滿後晝長夜短,部分人因白天時間延長而增加工作、運動、娛樂時間長。而過度勞累會耗傷人體正氣,削弱免疫力。高溫天氣下,過度勞作還易導致中暑、脫水,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才是養護身體的關鍵。
1.食養宜祛濕健脾
小滿時節下雨機會增多,濕氣隨之加重,脾主運化水濕,養生應該以健脾祛濕為主,一方面,透過飲食多吃健脾食材;另一方面,避免久居潮濕環境,保持衣物、被單乾燥,可適當進行食療進補,以調養身體。例如,食用山藥薏米粥,山藥健脾益胃,薏米利水滲濕,二者搭配煮粥,既能祛濕又能強健脾胃,適合濕氣較重、脾胃虛弱者。
2.睡眠宜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提出“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小滿後日照時間延長,人體應順應自然規律,適當調整作息:早睡以順應陰氣收斂,早起以應陽氣升發。充足的睡眠不僅能消除疲勞,還可使氣血調和,維持身心平衡。
3.居處宜通風換氣
小滿時節溫度高、濕度也高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霉菌等而引發呼吸道疾病或皮膚問題。建議每日早晚開窗通風至少半小時以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降低室內濕度,改善空氣品質。或者使用除濕機與空氣清淨機來輔助,效果更佳。
小滿養生這樣吃
飲食方面,要合理有節制,以清淡為主。可多吃新鮮蔬果、粗糧雜糧、豆製品等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吃肥膩辛辣等生濕助濕的食物,以清除火氣、清利濕熱、養陰助陽。但清淡並不等於素食,素菜中雖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及豐富的維生素,但缺乏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再加上夏季人們出汗較多,活動量加大,需要營養支持,可適當攝入一些瘦肉、蛋、奶、魚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薏苡紅豆粥功效:薏苡仁健脾祛濕,紅豆利水消腫,二者配合能幫助身體排濕,消除濕熱困倦。做法:薏米、紅豆提前浸泡,加入清水,小火熬煮至軟爛即可,可加入紅棗或冰糖調味。

小薏仁 VS 大薏仁:中藥中薏苡仁為大薏仁,而小薏仁實為大麥,需注意若想達到利水滲濕、健脾清熱的功能則需選擇較大顆的薏苡仁。

洋參補氣茶:
藥材:西洋參15克 麥門冬10克 五味子5克
沖泡方法:燜燒杯加80℃水浸泡20分鐘。
功效:益氣養陰,護脈寧心。

小滿養生穴位
位置: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有寧心安神,寬胸理氣之功,常和神門配伍應用。
位置:豐隆穴的位置特別好找,記住兩個關鍵點:
1. 外膝眼到外踝連線的中點(外膝眼就是膝蓋外側的凹陷處);
2. 脛骨外側兩橫指(約3釐米)的位置。
功效:經絡中的“清道夫”
豐隆穴屬於胃經,又連通脾經。中醫說“脾為生痰之源”,刺激這裡就像同時給脾胃做“大掃除”,把濕氣痰濁統統趕出體外。